
- 資料集可用性
- 2020-01-01T00:00:00Z–2020-12-31T23:59:59Z
- 資料集來源
- WRI
- 標記
說明
SBTN 自然土地地圖 1.1 版是 2020 年的自然和非自然土地覆蓋基準地圖,適用於設定自然科學基礎目標的公司,特別是 SBTN 土地目標 #1:不轉換自然生態系統。
「天然」和「非天然」的定義改編自問責架構倡議的天然生態系統定義,即「在物種組成、結構和生態功能方面,與特定區域在沒有重大人類影響時的狀態大致相似」,且可包括管理型生態系統,以及預計會自然或透過管理方式再生的退化生態系統 (AFi 2024)。SBTN 自然土地地圖會盡可能使用符合 AFi 指南的可用資料,以代理項為基礎,將這項定義付諸實行。
這張地圖是透過彙整現有的全球和區域資料製作而成。如要查看完整技術附註,瞭解製作方法,請前往自然土地 GitHub 頁面。這項工作由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土地與碳排放實驗室、美國世界自然基金會、Systemiq 和 SBTN 共同完成。
頻帶
像素大小
30 公尺
頻帶
名稱 | 最小值 | 最大值 | 像素大小 | 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
classification |
2 | 21 | 公尺 | 土地覆蓋分類。 |
natural |
0 | 1 | 公尺 | 土地覆蓋分類。 |
分類類別表
值 | 顏色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2 | #246E24 | 天然森林 |
3 | #B9B91E | 天然矮灌木 |
4 | #6BAED6 | 天然水 |
5 | #06A285 | 紅樹林 |
6 | #FEFECC | bare |
7 | #ACD1E8 | 雪景 |
8 | #589558 | 潮濕的天然森林 |
9 | #093D09 | 天然泥炭森林 |
10 | #DBDB7B | 潮濕的天然矮植被 |
11 | #99991A | 天然泥炭矮植被 |
12 | #D3D3D3 | crop |
13 | #D3D3D3 | built |
14 | #D3D3D3 | 非自然樹木覆蓋率 |
15 | #D3D3D3 | 非天然的矮植被 |
16 | #D3D3D3 | 非天然水 |
17 | #D3D3D3 | 潮濕的非天然樹木覆蓋 |
18 | #D3D3D3 | 非天然泥炭樹木覆蓋 |
19 | #D3D3D3 | 潮濕的非天然短植被 |
20 | #D3D3D3 | 非天然泥炭矮灌木 |
21 | #D3D3D3 | 非自然裸妝 |
自然類別資料表
值 | 顏色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0 | #969696 | 非自然土地 |
1 | #a8ddb5 | 天然土地 |
使用條款
使用條款
引用內容
Mazur, E.、M.,Sims, E. Goldman, M. Schneider、M.D. Pirri、C.R. Beatty、F. Stolle, M. 史蒂文森。2025 年。「SBTN Natural Lands Map v1.1: Technical Documentation」。Science Based Targets for Land Version 1 - Supplementary Material. 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。 https://sciencebasedtargetsnetwork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2/Technical-Guidance-2025-Step3-Land-v1_1-Natural-Lands-Map.pdf
使用 Earth Engine 探索
程式碼編輯器 (JavaScript)
var dataset = ee.Image('WRI/SBTN/naturalLands/v1_1/2020').select('natural'); var lon = 0; var lat = 0; Map.setCenter(lon, lat, 2); Map.addLayer(dataset, {}, 'Natural Lands');